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 > 正文

绿城发债 房企海外债融资“破冰”

  • 生活
  • 2025-02-19 07:39:32
  • 22

  来源:北京商报

  沉寂许久的房企海外债券融资正式重启。2月18日,绿城中国发布公告,新发行本金总额1.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,年利率8.45%。这一举措标志着在经历近两年市场缺席后,房企再次成功涉足美元债券市场。对此,业内专家分析指出,绿城中国此次海外债券融资的顺利推进,是市场回暖的重要信号。这不仅体现了绿城自身稳健的经营状况和较高的市场信誉,也预示着随着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,房企未来的融资环境有望进一步改善,发展前景值得期待。

绿城发债 房企海外债融资“破冰”

  重启美元债融资市场

  公告显示,于2025年2月18日,绿城中国、子公司保证人、德意志银行,汇丰,国泰君安国际,摩根大通,东吴证券(香港)和瑞银就于2028年到期本金总额为1.5亿美元8.45%的优先票据(新票据)的发行和出售(新票据发行)订立认购协议。该等新票据将会和将于2025年2月24日发行的2028年到期的本金总额为3.5亿美元8.45%的优先票据(原始票据,与新票据统称票据)构成同一系列票据。除发行价格外,该等新票据和原始票据的条款和条件一致。

  绿城中国表示,新票据的发售价将为新票据本金额的100.5%,发行收益率为8.258%,降低了票据发行的成本。新票据发行所得款项拟将所得款项净额(经扣除票据发行的认购折扣、佣金以及其他预计应付费用)用作为现有债项的再融资,包括但不限于为同时进行的购买要约提供资金。

  绿城中国预期,新票据发行将于2025年2月24日完成。

  在业内人士看来,尽管发行规模只有1.5亿美元,但这一举措意义重大。在房地产发债高峰期,1.5亿美元的额度并不起眼,但在海外债融资市场历经长时间遇冷后,其重启意义远远超过了金额本身。

  此次发行的票据年利率为8.5%,虽处于较高水平,但从市场环境和融资需求来看,这样的利率是企业和投资者双方都能接受的。在当前融资环境下,能够成功发行海外债,对企业来说是拓宽融资渠道、缓解资金压力的关键一步。

  从企业主体来看,绿城作为此次海外债融资的“破冰者”也备受关注。上述人士指出,与市场预期不同,此次率先重启海外债发行的既不是具有天然优势的央企,也不是在融资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地方国企,作为拥有央企背景的混合所有制企业,绿城中国兼具央企的稳健与民营企业的灵活性,也为其他房企提供了借鉴和参考。

 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,在内地房地产市场融资环境依然紧张的背景下,美元债融资成为房企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。它不仅增强了房企的融资信心,还有效缓解了资金流动性问题,弥补了内地融资渠道的不足。此外,美元债的融资还有助于房企缓解债务压力。

  谢逸枫分析认为,绿城中国此次成功发行美元债,标志着中国内地上市房企中,民营企业美元债的发行窗口正式重启。这一举动预示着房企在美元债融资方面将迎来进一步的扩大。

 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,绿城中国此次成功发债,对整个房地产行业来说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。一方面,打破了“房企美元债市场冻结”的悲观预期,提振了市场信心。投资者看到,即便在行业困境中,仍有优质企业能够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国际资本的青睐,这有助于修复市场对中国房企的整体信心。另一方面,为其他优质房企重启境外融资提供了示范效应。随着绿城成功发债,或许会有更多财务状况良好、运营稳健的房企效仿,从而缓解行业整体的流动性危机。

  “破冰”背后

  绿城中国发债“破冰”背后,有着多方面的因素。目前,房地产市场虽处于深度调整期,但积极因素不断涌现。多地出台房地产宽松政策,从降低首付比例、下调房贷利率,到放松限购限售等,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
  北京商报记者对15家房企的1月销售数据梳理发现,有8家房企的销售额环比和同比均有所增长,占总数的53.33%。在这些企业中,保利发展、中海、华润置地这三家头部房企继续保持百亿元的销售额,分别达到了180.15亿元、120.2亿元和116亿元。

  具体来看,保利发展的销售额环比增长了20.05%,而中海和华润置地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4.24%和1.6%。融创中国、中国金茂、越秀地产和世茂集团的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了81.91%、4.61%、0.86%和4.76%。

  在债务重组方面,行业也取得显著进展。截至2025年2月,融创中国、龙光集团、碧桂园、远洋集团、金科股份、中国奥园、旭辉集团等近10家房企通过债券再融资、资产置换等方式,成功完成债务重组或取得突破。融创中国1月顺利完成境内154亿元债务重组,预计境内公司债务将削减超50%;龙光集团2月披露境外债重组取得决定性重大进展,超76%的同意债权人已加入整体债权人支持协议。

  此外,各地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正加速落地。住建部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月20日,全国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,分批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“白名单”并推送给商业银行,共涉及5349个项目;已有57个城市162个项目已获得银行融资共294.3亿元,较春节假期前增加113亿元。另据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、邮储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有关数据,已对“白名单”项目审批贷款1236亿元,正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需要陆续发放贷款。

  谢逸枫指出,房企债务减轻、销售额上升,为海外债市场带来正面影响。销售回升改善了房企现金流,增强了市场信心,使投资者对房企融资需求,尤其是海外债发行持乐观态度。预计随着销售持续好转,房企在海外债市场的融资环境将改善,助力行业复苏。

 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李晗

有话要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