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房产 > 正文

红利资产不“香”了吗?机构这样说

  • 房产
  • 2025-02-11 07:42:04
  • 13

中证红利指数春节后回调,银行、煤炭等高股息风格板块领跌......近期AI引领科技股大放异彩的同时,红利板块却明显降温,以红利为一端、另一端配置科技股的“杠铃策略”开始更多向科技倾斜。

红利资产不“香”了吗?机构这样说

高股息红利资产不香了吗?投资者是否应该All in科技?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,当前机构认为,尽管近期高股息红利板块走势偏弱,交易性机会或有限,但中期视角下,不可忽视性价比、增量资金维度带来的配置机遇。后续对于红利板块核心应关注价格水平变化,当前银行、保险等板块仍值得投资者把握。

两大因素诱发红利板块调整

2024年以来,配置高股息红利资产同时兼顾主题投资的“杠铃策略”持续受到业内和投资者欢迎,在相当一段时间内,红利资产较科技成长表现更优;进入2025年,尤其是2月以来,在DeepSeek带动下,以AI、算力为核心的科技成长方向强势崛起,带动A股整体行情反弹。但与此同时,红利板块却出现“逆势”调整,“杠铃”两端呈现“攻守易形”态势。

Wind数据显示,截至2月10日收盘,上证指数、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2月以来分别上涨2.20%、4.68%、5.82%,中证红利指数同期却下跌1.34%,其在1月下跌逾3%;从行业板块看,高股息红利资产代表性板块,如银行、煤炭、交通运输,2月以来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表现靠后,其中银行、煤炭表现垫底,同期板块均跌逾1%,跑输A股前述宽基指数的同时,更是被计算机(2月累计上涨近18%)、传媒(2月累计上涨逾10%)等科技成长板块明显超越。

红利板块为何在近期出现下跌?华创证券认为,资源品价格下行压力导致红利资产业绩预期回落以及存量资金在AI与红利间相互切换或是主要原因,后续对于红利板块核心应关注价格水平变化。

从基本面看,对比各行业2025年预测净利润上修/下修公司比例,红利资产中的石化、煤炭、公用事业、交通运输等行业,2025年业绩预期均出现明显下行,背后是周期资源品价格存在下行压力,因而对相应板块的业绩预期形成压制;2024年11月以来,在场内存量资金博弈之下,板块之间跷跷板效应加强,在科技相关主题热度持续抬升的同时,红利资产成交热度整体相对偏弱。

不过从政策、性价比以及应对外部扰动等视角看,红利板块后市支撑性因素仍然存在。在华泰证券看来,春节前六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险资偏好的高股息资产将迎来确定性长线增量资金;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资金而言,中证红利股息率(发布方口径)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差值持续突破2022年以来常态区间,性价比仍在;外部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事件的情形下,低β高股息板块是较好的防御配置。

银行、保险布局机遇仍存

结合对政策预期和外围不确定性事件的分析,当前在把握AI方向科技板块布局价值的同时,将红利资产作为配置主线之一,仍获得机构看好。

中泰证券判断,随着政策进入落地期,2月市场或呈现“先抑后扬”的特点,预计2月中旬后市场会出现新的反弹行情。就配置而言,当前时间点仍维持以国央企红利、债市、黄金等资产为主线的观点不变。未来一个月,科技股特别是中下游的消费电子、传媒等,受DeepSeek影响或维持活跃。

尽管前述与周期资源品相关的行业板块业绩预期受到压制,但同属高股息红利资产代表性行业之一的银行,其经营状况相对稳健。从近期披露的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快报或预告看,杭州银行、齐鲁银行、江苏银行、苏农银行、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。从投资角度出发,银行经营稳定性相对较强,有望带来相对稳定的分红。

对于银行板块,华泰证券认为,政策推动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,银行作为高股息、低波动板块,是长线资金重要投向。此外,银行板块股息率(TTM)行业排名前列,市净率(PB)相对较低,配置性价比较高;上市银行盈利能力稳健、波动较小,股息优势具备持续性。

对于保险板块,华泰证券认为,低利率环境下,储蓄险销售有望持续带动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(NBV)增长,上市险企保险业务有望稳健提升,其中头部公司利差损风险低、盈利稳定性强、注重股东回报和分红稳定性。配置方面,推荐股息率较高、资产负债表有韧性、成长性良好、利润弹性适度的保险公司。

有话要说...